写好教案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教案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那么相关的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初中语文教案《 岳阳楼记》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案《 岳阳楼记》
设计创意:《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中的第三讲,讲的是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的“五看”,这是王君老师近年来着重研究实践的,即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我对五看法很感兴趣,觉得一定要试一试才行。《岳阳楼记》是九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刚好是我这学期要教的第一篇课文,我觉得特别适合设计成语用型文本,这个经典文本,不仅谋篇布局一流,而且段落展开非常漂亮,尤其是第三四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两两相对,耐人寻味。炼字造句方面更是有无穷的美点。
导语:介绍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岳阳楼记》是经典名篇,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曾被称为“四绝”之一,请一个同学朗读:
【投影展示】
宋人王辟之曾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shàosù篆zhuàn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渑水燕谈录》卷六)作为“四绝”之一的《岳阳楼记》,确是一篇脍kuài炙zhì人口的名文。
——摘自《古文鉴赏辞典》(下册),霍松林解读
今天老师教你们用“五看法”来学习它。
【投影展示】
五看法
一看篇
二看段
三看句
四看词
五看意
师:你们发现这五看法的规律了吗?
预设: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是总分总的阅读方法。
第一部分看篇
师:我们先来看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做一个挺简单的练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
【投影展示】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_________。
预设: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作者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洞庭湖的美景;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情感;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阴雨天气,迁客骚人产生悲伤的感情;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晴好天气,迁客骚人产生喜悦的感情;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表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你们真厉害!范仲淹选择什么材料来写你都知道。那么,你知道他是怎么安排这些材料的吗?
预设:第一段是交代写作缘由,很自然地引出对第二段的描写。第二段与第三、四段是总分关系,都是先写景,再抒情,第二段总说,引出三四两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并列关系,用了对比手法,第五段是抒发自己的忧乐观,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师:大师写文章就是这样,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老师有一个疑问,他是有意这么安排的,还是无意这么安排的呢?
预设:当然是有意这么安排的啦。他在写作前就已经想好了哪些材料要先写,哪些材料要后写,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是故意为之的。
师:明白了,这种方法真好用,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他的作文方法,在作文前就列下这样的提纲?
师:好,再来一个比较有思考难度的训练。作者到底为什么不去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以上这些内容?
【投影展示】
从“______”,我知道了作者这么写是因为_______
预设:从“前人之述备矣”,我知道了作者不想重复前人写过的东西,想要另辟蹊径。
从“微斯人,吾谁与归”,我知道了作者想劝诫朋友滕子京跟他一道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我知道了作者这么写是因为滕子京就是“谪守巴陵郡”的迁客,滕子京很可能就会产生“感极而悲者矣”或“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感。他是想由此引出古仁人之心,以此否定“迁客骚人”的表现,肯定古仁人的表现,为下文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张本。
……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看一下《古文鉴赏辞典》是怎么说的。齐读:
【投影展示】
滕子京有才能,有抱负。然而作为一个“迁客”,他的情感却和记中所赞扬的“古仁人之心”相去甚远。范公偁在《过庭录》里说: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古文鉴赏辞典》(下册),霍松林解读
【投影展示】
小结:谋篇布局有讲究,结构严谨条理清。不写岳阳楼本身,其意盖在谏故人。
第二部分看段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段落如何展开。这次就看第二、三、四段,它们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请全班同学来朗读第二段,女生朗读第三段,男生朗读第四段,要求,读出两个层次。
生朗读。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这三段都是先写景,再抒情。
第二段是总起,是问,三四段是分说,是答。有呼应关系,有问答关系。
写的景物很丰富,有人有物,有动物有植物;角度很丰富,有视觉,有听觉,有感觉;还有动有静……
师:具体说说写景有几句,抒情有几句?
预设:第二段有两句写景,一句抒情。第三段一句写景,一句抒情。第四段,两句写景,一句抒情。
师: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3、4段是写景抒情段、骈偶段,对称对比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投影展示】
小结:段落展开有妙招,先写景来再抒情。视听动静人物齐,前问后答有呼应。
第三部分看句
师:范仲淹不愧是写作大师,不仅谋篇布局了得,而且段落展开优美。《岳阳楼记》不长,句句锦绣,字字珠玑,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投影展示】
看句
如果要评选《岳阳楼记》“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桂冠给哪个句子?说说你的推荐原因。
预设:
1我把桂冠给这个句子:“衔远山,吞长江”,“衔”和“吞”两个动词,用了拟人的手法,有夸张的意味,特别生动形象,画面感很强,把洞庭湖连接远方的山脉,吞吐长江的水流写得异常逼真。
2我把桂冠给这个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一“北”一“南”,相对地方位词,“巫峡”和“潇湘”两个地名相对,“通”和“极”意思相近,对仗工整,朗朗上口。
3我把桂冠给这个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写动物,“翔集”对“游泳”,飞翔停息对悬浮潜沉,实在太妙了。“鳞”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代鱼,水里游的,而“沙鸥”是一种鸟,天上飞的,由上而下的顺序也很美。
4我把桂冠给这个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用了比喻的手法,“浮动的光”比作“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比作“沉入水中的玉璧”,多么高贵,多么美丽!
师:美句实在太多了,我觉得还有这些奖要颁发:两两相对骈句奖;奇思妙想比喻奖;双声叠韵动听奖;……
备用骈句句: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结:骈散结合造句妙,四字短语有力量。散句长短错落放,偶句两两相对出。
第四部分看词
师:现在是语言研究的最后一个部分的学习了。同学们,请拿起我们的显微镜,看词。
【投影展示】
我们来跟当年的范仲淹“PK”一下,他的用词是不是真的一词不可换。
师:这样吧,老师给出几组句子,你看你对哪组感兴趣,你就跟作者挑战,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好的词语来用。
【投影展示】
第一组:
若夫淫雨( ),连月不开,阴风怒( ),浊浪( )空;日星隐曜,山岳(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薄暮( ),虎( )猿(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第二组:至若春和景( ),波澜不( ),上下天光,一碧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金,静影( )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第三组:( )远山,( )长江,浩浩( ),横无(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预设:这些叠词、动词、同义字的使用,具有音韵和谐、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
师:读读这些词,看看有什么发现?
【投影展示】
政通人和
唐贤今人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
心旷神怡
预设:这些四字短语都由并列的两部分组成,不仅看起来词形美观,读起来音节响亮,语意密集,含义深广,一个短语有着多个短语的表现力量,表现出精致简洁、描摹生动、反复强化的美感。
【投影展示】
读一读,说发现:每一组的词有什么特点?
潇湘 隐曜满目 游泳
远山 长江万千 静影 锦麟
形、明、惊、顷、青
江、汤、湘、忘、洋
衔——吞、际——涯、通——极、隐——潜、啸——啼、心——神
废——兴、朝——夕、宠——辱、喜——悲、进——退、忧——乐
预设:双声词、叠韵词、韵脚、同义词、反义词。
小结:动词叠词形容词,双声叠韵并列词。同义反义押韵词,增加语言表现力。
第五部分 看意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帮我解答一下,既然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博大胸襟,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要劝诫朋友,他直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绕一个大圈子,用这种方式拐弯抹角地说呢?
预设:含蓄、高端、大气、余味无穷;直说就没有美感了,朋友也不容易接受,因为滕子京“罕受人言”,作者肯定要想出一个绝妙的法子,跟高手过招,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动一番心思的。范仲淹这一招可谓击中要害,一招致胜。
师:好,我们一起来朗读老师创写的顺口溜,作为这节课的结语。(配乐)
【投影展示】
敬告子京
子京谪守巴陵郡
虽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仍然不能释怀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是的
遇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天气
你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感极而悲者矣”
遇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天气
你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者矣”
你这样“以物喜,以己悲”可不行啊
朋友
古仁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我真希望子京你跟我一样
做一个像古仁人那样的人
胸襟博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治国安邦
先忧后乐
忧国忧民
居安思危
苦己为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设计后记:终于设计完《岳阳楼记》了,以往我总是贪多求全,课后练习全要,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翻译、写作背景、扩展,一个也不想少,可是,这样面面俱到,结果一面都没有讲透。这次设计算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了,聚焦“五看法”,绝不旁骛,绝不游离,能把五看法做实做细,做出成效,让学生有收获,我就满意了。
刚开始设计时,特别生硬,搭好了“骨架”后,发现自己设计的“肌肉”是硬的,“血液”是不会动的。我赶紧找来《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这本书,学着王君老师的《风雨》,一块一块消化吸收,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每个活动,思考出每个预设,创写每一个小结。于是,我觉得这课的“肌肉”有一些柔软了,“血液”好像会流动了。虽然还有很多瑕疵,但毕竟已经出发,我还将继续研读名师课堂,争取生出更多属于自己的“课娃”。
初中语文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谪(zhé) 属 (zhǔ) 霪雨(yín)
霏霏(fēi ) 樯(qiáng) 楫(jí)
冥(míng ) 谗(chán) 偕(xié)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背景链接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精读
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交流点拨】
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二) 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3、4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交流点拨】
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交流点拨】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五)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