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案是没有固定的模板的,教案是老师教学的一面镜子。那么相关的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初中语文教案《你是人间四月天》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案《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和诗歌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爱诗歌,并能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表情达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为表现浓郁的“爱的礼赞”,而选取的清新、富有情意的意象。
【难点】
掌握诗歌运用的意象及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诵读感悟
1.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同桌间检查一下字词的掌握情况。(娉婷)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诗中的“你”代指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深入研读
1.再读诗歌并回答:这首是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前后左右四人一小组交流探讨。
2.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环节三:巩固提升
学习本诗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要表达的情感赋予一定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也通过自己的联想将情感的抒发赋予一定的意象。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优美的诗歌。
2.把巩固交流的成果写下来,8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你是人间四月天
欣 喜
温 馨
眷 念
爱
初中语文教案《你是人间四月天》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 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诵读,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难点:
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些光芒耀眼的名字。今天让我们走近林徽因,来学习这篇课文《人间四月天》。
(二)初读课文
【作者简介】
林徽因在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创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 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 念徐志摩而作。徐志摩罹难,是为了赶赴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而当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得昏倒在地上,还委托丈夫去 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情深至斯,令人无限叹惋,因此不少人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坚信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另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 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标题解读】 “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徐林恋”念念不忘,仍然记得徐志摩《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以及林徽因悼念徐的《别丢掉》中那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故而,人们借用“四月天”来指代两人未能圆满的爱恋。 总而言之,不论为什么写作,这都是一首“爱” 的颂歌。 【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miǎn)呢喃(ní)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1.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 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 .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
意象: 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 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4.请同学们再品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 明确:
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 作,以表达对儿子降 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四)细读课文
1、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交流点 拨】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 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 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2、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交流点拨】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五)研读。
1、文章用了什么创作技巧?【明确】
第二人称,与“你”对话。在呢喃、在絮语中吟唱出作者对“你” 的情感。“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赞颂,引出对“你”的描绘,“笑声点亮了四面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将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图景:带着百花 的冠冕而来,笑声点亮四面风,是轻柔的,是温暖的,是摇曳的,带来希望。 多重比喻,具体了“你”形象。“你”如“四月早天里的 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态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温暖娇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动描绘;“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青翠欲滴,是生机活力的特质刻画 ;“你”还是“爱、暖、希望”,浓烈真挚,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捕捉意象,动静结合。本诗意象瑰丽多姿:“四月天”“云烟”“鲜妍百花”“白莲”“燕”,意象与意象的串联,编织成暖春图。朦胧的“云烟”、“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轻柔飘逸的动态之美;“夜夜的月 圆”、“期待中”的“白莲”,又是一种静谧宁和的静态之美。动静结合之中,抒发了爱的真谛。 2、请同学们再品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 明确:
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 作,以表达对儿子降 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拓展延伸
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人物,林徽因以其轻灵温婉的笔触留下不少经典诗作,而新月诗派中另一位诗人——卞之琳,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篇章。请同学们品读卞之琳《断章》,比较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特点 。【交流】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教师小结
这首诗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对“你”的爱既温柔,又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布置作业
积累你喜欢的诗,试着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