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长为何依旧把学生送补课班?

时间:2022-03-03 作者:Youaremine

2021年,我们国家骤然发布了引起行业大动荡的“双减政策”,一举改变了引领我国事业多年的“补课风气”。而禁止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规定,在为学生们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也让很多家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双减政策”下,家长为何依旧把学生送补课班?

“双减政策”以雷霆之力减轻了学生们的负担和压力,将学生们从上不完的补习班,做不完的练习题之中“解救”出来。

但是家长们却对“双减政策”表达了非常不赞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行业的“内卷”早就已经成为了普遍状况了,学生们不从起跑线时期就开始努力,非常有可能被同龄人落下。

“双减政策”之后,补习班却“屡禁不止”,到底是谁在支持补习班?

“双减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减轻学生们日益严重的作业负担和课业负担,而现在的学生们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外,更多的负担往往来自于家长给学生们报名的各种各样的学科类培训班和兴趣培训班。

学生们本该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感受世界的美好和神奇,但是却被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禁锢在了那小小的四方书桌天地中。

“双减政策”的主要措施首先就是遏制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继续蔓延和发展,而家长们对此却抱有不同意见。

随着“学而思”,“新东方”等学科类培训的行业龙头相继宣布放弃K12的事业相关后,学科类培训班确实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常能看到各地出现相关的新闻,原本的学科类培训班屡禁不止,试图通过改变名称,改变教学方式等方法“卷土重来”,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呼吁补习班重回学生们的生活中。

而这也是因为长久以来,很多家长都把学生们成绩提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校外培训班身上的原因。

还有一些家长甚至会帮着学科类培训班“打掩护”,偷偷组织学科类培训,私下将学生送进补习班继续学习。完全和“双减政策”的初心背道而驰。

为何家长如此认可补习班?听听郑强教授的看法

其实说到底,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帮助学习们提高了学习成绩,补足了日常没有熟练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在补习班再次进行查缺补漏,也有利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

也有很多学生原本成绩平平,但是却因为家长花费重金,付出精力将学生们送进补习班,最终这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成功逆袭进入理想的高校。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将“内卷”正式带进事业之中,从开始的成绩太差而补习,变成了如今的大家都在补习,所以学生不得不补习的状态。

成绩确实提高了,但是这种无意义的“内卷”和“内耗”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著名的教授郑强教授曾说过,我国的学生并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大多数都是累倒在了起跑线上。

郑强教授还分析了目前国内的现状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都让我们意识到了也许传统的“内卷”并不适用于现在了。

“双减政策”之下,学生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们应该怎样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适应新方式呢?脱离了补课班的助力和帮助,学生们是否能够保证成绩稳定呢?

首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双减政策”之前,很多家长都认为学校的课堂是不重要的,只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们在校外补课时只要随便听听,学校的内容就可以掌握了。

但是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计划的。

可以这么说,学校教授的内容,就是国家部门想要学生们学会的内容,而校外培训班那些所谓的“课外延伸”等不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进行的“揠苗助长”。

因此掌握好在校期间的教学课堂,则成为了“双减政策”下很多学生需要做的“头等大事”。

其次就是家长们一定要对我国的部门和政策抱有信任和信心,国家部门制定的政策一般都是结合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因此家长们也不要太过担忧。

毕竟国家想要培养的都是符合国内发展建设人才需求的学生,家长们也不必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