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端倪了。年轻的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但更多情况下,这些特质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孩子犯错不可怕,家长要及时纠正。教育孩子就像是种树,树木的生长需要除虫,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的“修剪”下面3个方面许多孩子都会有的毛病,如果父母不能督促孩子改正,将来势必会拖累他们。
1、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很多父母都很头疼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太懦弱。比如:一遇到困难,孩子就不知所措,一定要依赖父母才能解决;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从来不敢拒绝,等等。
有时候,我们干涉孩子的决定,只因为我们希望他们按照我们设定好的轨道走。当孩子习惯了事事都由父母来操控时,自然就没有主见了。
一个人没有主见,意味着没有独立选择能力,不论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选择,还是生活伴侣,可能听着周围人的意见就糊里糊涂地确定了,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主见,要从小教他们辨明是非的能力,为他们输入正确的三观,他们才能依据自己的见识做出更正确的判断,一路上都遵从自己内心选择的孩子,有最坚定的力量。
2、拒绝学习,安于现状不知改变
生命中最严苛的挑战,就是知道何时应该突破传统的观念。不要只接受世界的成规,也不要安于现状。如果人们不敢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我们就无法征服挑战,也无法做到长久的提升,要敢于“非同凡想”。
我们看到孩子有不懂的事情时,总是忙不迭地帮孩子解惑,但如果我们直接把知识告诉孩子,会失去教给他们去学习的机会。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不会切菠萝,我们就会直接上手帮孩子切好,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他们旁边不动声色地切一遍菠萝,那么孩子就会主动观察我们的动作,从而学会主动学习。那么之后孩子遇到困难,也就会主动去学习解决的办法。
3、经常说脏话
说脏话这件事,听起来是件小事,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可真不小。一个人怎么说话,决定了他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人。想让孩子做一个成功的人,就从远离脏话开始。
我们在面对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也不妨利用契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想要孩子不说脏话,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说脏话和其他坏习惯一样,首先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孩子就好比复印件,复印件出错,必须要从原件上找出错误并改正,否则就会一直错下去。如果家人和孩子都说脏话,那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改正。
我们在平时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远离脏话的环境,让他不受“脏话”的熏陶,良好的成长。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我想这话虽有些言重了,但是依然戳中了不少父母的心。
孩子,在玩的时候我们开心的玩,该学的时候我们绝不懈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