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又迎新规定!评职称不再“按资排辈”

时间:2022-03-07 作者:lcbkmm

近年来,改革一直以自己独有的节奏推进着,而从去年开始,它一反温和的常态,开始大刀阔斧起来,打了家长和学生们一个措手不及。

教师们又迎新规定!评职称不再“按资排辈”

以“双减”为第一棒,一系列的政策如秋天的果实一样纷纷落地,在努力践行着“为学生减负”这一口号的同时,也慢慢将的权利一点一点收回给了学校。

而在改革的巨浪中,也没有人能够幸免,学生无法幸免,家长无法幸免,而作为核心之一的教师们,自然也不会幸免,而如今,教师们也迎来了新的规定。

教师迎新规,职称评比新要求

自改革以来,部针对教师团体也推出了多项措施,首先就是明确了教师的准入门槛,对于低学历高阶段从教,以及非师范生的从业的现象进行了限制,让教师团队整体的专业性提高。

考虑到“双减”之后教师们的教学负担加重,国家对于教师的薪资待遇也做出了相应的提升,教师们的各项补贴有望和公务员齐平,而国家也规定教师的月薪不能低于当地公务员。

薪资提升的举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教师行业还有一个与薪资几乎直接挂钩,且因为一些原因急需整改的问题,需要得到有关部门关注,那就是职称评比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无非薪资和晋升制度是否完善,而在教师行业中,职称评比就相当于一些私企的晋升制度,成功评上职称就会加薪加养老金,但完善性却有商榷余地。

因为每个学校每年能够拥有的职称名额有限,所以普遍情况中,校内的职称评比都是以资历最老的教师优先,采取“按资排辈”的制度,而这对于一些有进取心和能力,但相对年轻的教师是不公平的。

而最近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新公开的文件中也提出:教师的职称评比要有新的标准,长久以来教师职称评定的不成文规矩要被打破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上线,教师能力成为最大标杆

部新公开的文件中指出: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将会正式上线,并从此进入课堂,而这个平台主要作用是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那么它究竟和教师们的职称评比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平台主要分为两个版块,专题和课程教学,在疫情期间帮助校方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结果,而作为一款可以收看的资源服务软件,每一个课程都是具有浏览量统计的。

如果教师有能够入选平台的优质资源,也会获得部的证书。且如果教师提供的资源浏览量和引起的反馈和互动越多,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而教师如果在提供教学资源方面有成就,也能直观的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

因此,部提出,教师对于此平台内资源的提供和利用效果,也会成为教师评职称以及教学成果评定的依据,这样一来,个人能力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就会大大增加。

另外,部此前也明确表示,论文不得再作为教师职称评比的主要标准,而个人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则被着重要求,由此可见,新的职称评比比起以往的“按资排辈”,在衡量指标上更具有公正性。

而除了职称评定更加公平之外,平台的形式也让有能力的教师们更具有教学积极性,教师将会从内部“卷”起来,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望提升,最终受益的当然是学生。

深度解读

从理论上讲,新的职称评比标准更加注重能力,也给予了教师团队新的刺激,带动教师整体上升,应该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联想到实际情况,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教师带过的学生们,在毕业阶段时候的表现,与入学时的差距,而教学课程虽然也能够显示出教师的水准,但最终参与这一水准评定的裁判却是家长。

虽然家长和学生也是身处于中心的人,但对于和教学领域言之,仍然是“外行人”,如果将专业教师能力评定的权利交给“外行人”,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有更多不公平现象产生。

最重要的是,教师与教学本就是领域内的事情,校园也是一片几乎隔绝“社会”的净土,而实际上也应该是那样,如果这一次我们选择开先河,将的事扔进社会舆论的洪流,那么针对这一举措风险的后续措施,显然会更加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