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道出高考真相:从教20年,发现“有后劲”的往往是2类学生

时间:2022-03-11 作者:tddiction

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影响未来就业层次和平台的关键考试,而高中三年的作用就是为最后这“一搏”做好前期铺垫准备。

班主任道出高考真相:从教20年,发现“有后劲”的往往是2类学生

其实在“55中考分流考试”中能够顺利通过的同学,基本在初中都处于中上游水平,综合成绩不会太低。

因此当他们进入高中之后,内心充满了自信心,认为自己即便是考不上985、211大学,最差也能上个双一流名校。

可当他们真正走完了高中三年后才会发现,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报考名校的人只有少数,更多的同学都在一次次考试中磨平了棱角,逐渐将目标变为了“能考上个本科就行”,而且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中里更加常见,那么是什么让高中生的目标一降再降?

本科录取人数有限,实力跟不上的同学只能走入专科

现如今求职市场中“本科生遍地走”的局面,让不少同学和家长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觉得考上本科才是常态,如果学生进入专科就读,就会被打上“差生”、“学渣”的标签。

可事实上,从相关数据中来看,2021年我国共有1078万人参加统考,只有天津的本科率能够达到73%。

像河南、江苏等高考大省能够达到本科投档线的学生其实只有40%左右,甚至在黑龙江等教学资源一般的省份,能考上本科的同学不过22%。

换而言之,即便是高等教育正在普及,各大高校也都在进行扩招,可每年的招生人数依然是恒定的,在报考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注定会有一部分同学无法成为本科生。

这就意味着即便在学历内卷的环境下,本科生依旧是社会中的“少数人”,需要同学们奋勇争取,才能够获得这一身份,而跟不上老师教学进度的同学,就只能无奈将自己的目标降低。

此外,高中知识难度、教学方式也成为了主要原因

高中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个新的起点,相较于初中阶段来说,知识点难度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特别是在高二阶段,在数学和物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同学们上课稍微溜号或者理解能力不达标,就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也会像滑滑梯一样下降得飞快,这也是为什么有老师说“高二排名不下降就是进步”的原因。

另外,在新高考模式下,同学们为了能在填报志愿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大多都会倾向于选择“物理化学”两门学科。

只是这两门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难度“天花板”,学起来不是一般二般的困难,不擅长于此的学生只好将自己的高考目标一降再降。

那么就没有同学能在困难的环境下“奋勇向前”吗?当然有,此前就有一位老班主任坦言表示,未来能够在高考中成为“黑马”的,通常会是这2类同学。

班主任道出高考的实情:从教20年后,发现“有后劲”的通常是这2类同学

有句话叫做“前期的胖不是胖”,高考作为一场“拉锯战”,谁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还是要看同学们的“后劲”如何。

对此,有班主任道出了高考的实情,表示自己从教20年后,发现“有后劲”的通常是这2类同学。

首先就是有天赋,理解能力超强的同学。这类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课堂上也是吊儿郎当,但是却能凭借着强大的理解能力,飞快消化掉老师新教授的知识点,学习效率相当高。

因此当他们在高三阶段了解到高考的重要性,将学习重心重新放到课堂上的时候,往往能给家长和老师一个惊喜。

其次就是自制力强,在学习上能为自己“量身定制”计划的同学。众所周知,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高考比拼的就是毅力和复习的科学性。

而这类同学最擅长的就是“厚积薄发”,虽然在高一高二阶段成绩并不突出,可等到高三就能够凭借着自己制定的“长线计划”,迅速成为一匹黑马,在高考中实现逆袭。

对于学生而言,高一高二阶段做好铺垫很关键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认为高一高二阶段并不重要,只要在高三复习阶段“加码”就能够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这种初中思维其实并不适用于高中。

高中的教学内容属于一环扣一环,要是同学们在中途“掉链子”或者“摆烂”,就很难在后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因此当家长发现学生过于轻视教学内容,或者存在青春期叛逆行为,一定要进行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将“夹生”科目解决掉,避免在高三阶段学得一知半解,最后在高考中以遗憾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