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胜高考”。可见,对于部分同学而言,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在,学习压力依旧繁重。
不过,等学生终于靠着老师“友情捞一捞”,艰难地熬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才发现,自己似乎从一个坑又跳进了另外一个坑。
现如今,“求职难”对学生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毕竟当数以百万记的大学生涌职场后,用人单位其实是处于“卖方市场”,自然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能力、专业要求上一个台阶。
不过,当企业开出的薪资无法匹配自己的付出时,毕业生们也只好调整自己的求职核心需求,将目标放在了公务员、事业编等铁饭碗上。
“考公热”反映了学生的思想状态有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考人数为212.3万人,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但话说回来,22年国考招录名额虽较往年有所扩招,可归根结底也只开放了3.12万个岗位,其中还有67%左右的工作是专门为应届生设立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那么明知道自己可能会给他人“做嫁衣”,毕业生们又为何会扎堆报考,形成“考公热”的局面呢?这就要从学生的思想状态上来分析了。
其实在疫情之下,各大私企的经营状态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倒闭、裁员的中小型企业不在少数,只有部分头部企业还在苦苦支撑,很多职场中的“老油条”甚至还没到35岁就已经面临失业危机。
相比较来说,公务员由于是国家公职人员,除了政策调整以外,并不会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过多影响,如果不是犯下不可以弥补的错误,基本可以在岗位上干一辈子,所以光稳定、社保足额缴纳、福利待遇优厚这些优势就足以吸引考生报名了。
另外,公务员在经历了改革调整以后,岗位晋升更加透明、标准也比较明确,学生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真正价值,未来晋升“天花板”看得见,并不比私企差。
但话说回来,公务员这一铁饭碗确实是优势众多,可上岸也相当困难,除了要求考生笔试面试成绩出类拔萃以外,还需要通过政审才能正式上岗。
公务员政审有所调整,这两类学生或将无缘铁饭碗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铁饭碗”团队对人才素质要求在逐渐提高,因此公务员政审的门槛也进行了升级,除了要审查直系三代以外,如果学生存在“污点”,那么即便笔试成绩优异也不行。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过不恰当言论的考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少人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日常。然而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整个团队的形象,这就要求考生们必须拥有正确的三观、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
因此,如果在政审期间有人举报考生曾在公共平台上发表过不恰当、不合时宜的言论,那么是很难通过政审的。
◆征信有问题的考生
此外,伴随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征信审查在政审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江浙沪以及河南北京等地区,都率先实行了这一审查机制。
像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存在恶意欠款不还记录的同学,就算是笔试成绩拔尖也白搭。相信在未来征信审查也会成为大趋势,同学们要多加注意才行。
公务员岗位是“优中选优”,政审严格一点也无可厚非其实在政审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在部分父母看来,长辈犯下的错误不应该由孩子来买单,毕竟最后入职承担起岗位责任的都是考生本人,这样的“连坐机制”未免不太公平。
另外,在政审中对考生的言行举止审查过分苛刻,也可能会使得公务员团队错失部分优秀人才。
但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公务员考试本来就是优中选优,而政审的目的也是希望在众多报考者中选择出人品好、素质佳、专业性强的人员来为老百姓服务,审查机制严格一点也是无可厚非。
这样能者上劣者汰的选拔方式,才能让真正克己奉公的考生成为“新鲜血液”,促进公务员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