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双减”政策是我国当前开放三胎政策的一个配套措施,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一段时间的推进和落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在此情形下,父母如何行动起来,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采取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引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显得异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双减政策下,父母教育孩子应该重点抓好的4件事:
01 父母不缺位,肩负起家庭教育的重担教育不是哪一家的责任,而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其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所以,家长应该主动担负起教育的重担,而不是以种种理由将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或其他组织。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孩子在家庭环境、父母言行方面的所见所闻,父母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教导,对孩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家长应该首先做到身正心正,起码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表现,同时要多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戏,聚餐,出外游玩,阅读,看电影……有问题和想法能和孩子真诚沟通,决不敷衍了事。
02 带孩子走出去,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其实父母也不要因为双减而感到焦虑和恐慌,理性地想想就能明白,我们固然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但现实中大部分最终还是普通人,难道普通人就没有能力拥有幸福的生活吗?不是这样的,孩子要幸福,除了令人骄傲的分数,考上好大学,还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爱好,有兴趣去做的工作,健康的身体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
所以,父母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双减后的家庭教育,利用课余的闲睱时间,多带孩子去户外开展体育、游玩活动,去博物馆、美术馆增加文化艺术的品味,各种离开书宅,走进自然的活动,让孩子远离了电脑、手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视力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03 从艺体和阅读方面发力,开发孩子智力双减政策对K12学科性培训给予了全面的禁止,虽然现在允许在周中开课,但估计这只是一个过渡,最终双减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禁止课外补习,为孩子真正减负,实现全面、健康的成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孩子的教育给父母出了一道难题,早日看清现状,找到培养孩子的新途径。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就是进行适合孩子的文化、艺术类兴趣培训。
首先这类培训目前是得到鼓励的,比如体育运动项目、中国传统武术、绘画、书法、音乐等,这些学习内容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其次广泛的培训项目,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感兴趣的特长培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文体项目本身能给孩子更全面的锻炼,开发智力。体育能强健体魄,艺术能提升审美,围棋、书法等开发手脑综合能力;
另外,各种培训让孩子置身于同龄人中,增强了社交能力,而坚持持久的练习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勇气和专注力等。
04 以劳动塑造三观,更紧密地联结亲子关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小学一年级孩子都能背诵的古诗,有多少孩子有切身体会呢?劳动曾经是我们小时候的一项学习内容,但现在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很少有劳动的机会。家长应该对此有所意识,劳动不仅是孩子认知社会,塑造三观的好途径,更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责任心。
双减后,一二年级孩子没有手写的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孩子的作业量也大幅度减少,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让孩子在家中参与适当的家务劳动,通过适度的劳动,会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同时,一家人一起劳动,各负其责,也能使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思维,家长在这时一定要主动转变,去理解教育的本质意义,教育不只是读书,不只是分数,不只是一个好的大学,教育的功夫也在书之外,一定要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