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的快乐教育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时间:2022-03-29 作者:couple

双减之后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一起来看看吧。

双减之后的快乐教育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双减实施一段时间了,很多学校为了响应教育部“双减”号召,老师开始少布置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

学校没有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孩子学得如何,家长很难掌握真实的情况了。

优秀的孩子,无论外部环境怎样改变,他始终保持着骨子里的自觉和清醒。

而大多数普通孩子,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政策一变,就随波逐流了。

新政来了后,才知道谁在混日子。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因此,在后双减时代,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双减”之下,家长需要严格要求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和技巧

01

把“双减”等同于“快乐教育”,

孩子未来要吃大亏

共青团中央曾这样解读双减:

“如果认为双减之后,孩子放养、父母放飞,那就错了。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的。

打比方说,未来不是不让射手射箭了,而是换了一个更远的靶子,更考验选手。”

放养孩子的弊端,几年后就能明显看出来。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女儿,曾经奉行完全放养式教育,暑假就让她玩、玩、玩。

天天玩得收不住心的孩子,连暑假作业也不做,游泳课也不愿意上。

“不学就不学呗”,他和爱人都不着急。

完全“听之任之”几年后,弊端出来了。

女儿的数学成绩经常倒数第一,每次辅导作业他都很头疼。

更严重的是,因为从小没被约束过,她上课经常不守规矩,很调皮,经常被罚站,同学们都开始给她起外号了。

老师经常给丁教授发语音说,女儿上课跟不上、学习习惯不好等,他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

直到参加了家长会、看到其他孩子的知识、见识,他才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

“我们大意了。”他非常遗憾地说。

凡是让人快乐的教育,也会让人后悔,尤其是双减之后。

表面上看,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

可实际上,你家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时,别人家孩子在打网球、学舞蹈、学乐器,甚至在读书、背古诗。

同样的时间,收获不同的成长。

有网友这样评价双减:

“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学生,二减不重视的家长,本质就是筛选。

上选人才为国家奉献,下选劳动力为国家添砖。至于谁是人才、谁是劳动力,没有人说。”

所以,别再把双减等同于快乐教育了。

9年后初中毕业、12年后高中毕业,小时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孩子,差距将越来越大。

谁再放养孩子,谁的孩子就要吃大亏!

02

双减后,拼的是

父母的认知、规划、监督

双减的目的虽然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但并没有减少父母的监督力度。

恰恰相反,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更考验父母对空闲时间的支配智慧。

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为了孩子的成长,请家长收好这份责任清单。

责任1:督促学习,养成自律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

但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任何一个自律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

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家长不督促,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更加为所欲为。

当孩子不想学习,懒散放纵时,一定要狠心逼他一把。

你督促了,孩子至少愿意好好学。

没有天生爱学习、自律的孩子,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

责任2:培养习惯,全面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对于孩子而言,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第一步。

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必须从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责任3:重视陪伴,用心沟通

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人父母都知道。

然而有多少父母,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陪伴,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

在这里,不是呼唤各位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做到高质量陪伴。

陪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

真诚的接纳和欣赏孩子,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责任4:建立规矩,学会敬畏

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不少家长都不重视。

有的是因为懒,有的是因为溺爱孩子,有的是怕影响亲子关系。

但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放纵是祸害。

没有规矩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孩子只会变成熊孩子,到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外面的世界,没有人会包容孩子的任性和为所欲为。

孩子我行我素,做事不守规矩,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付出惨痛的代价。

责任5:播种理想,奋勇拼搏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

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它却能让孩子仰望星空,看到灯塔。

立志要趁早,理想的种子要早点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

给孩子树立理想,坚定目标,做个有梦想、有担当、对祖国有用的人。

让我们尽好做家长的责任,为孩子的理想保驾护航,引导孩子为之努力、不懈奋斗。

03

“双减”后,课堂之外,

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

双减之后,决定孩子命运的,不再只有一纸考卷了。

未来的人才不只有“高考状元”,还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这就意味着:以后孩子的努力方向,不止课堂之内的卷面分数,还有课堂之外活色生香的现实分数。

从前的教育,培养的是考试型人才、功利性人才。

分数虽然提上去了,代价却巨大,孩子动不动就抑郁、自杀,心理脆弱,高分低能。

双减后的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除了分数,还考验孩子的体能、特长、审美、心理健康、动手能力等。

多元评估,既要高分也要高能。

所以未来家长的使命,应如教育部所倡导的那样:

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

将视野拓宽到课堂之外,陪他阅读丰富内心,陪他运动强健体魄,带他看展培养审美,带他旅游见世面,带他体验各行各业了解生活百态……

“双减”后,课堂之外,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

多元化的培养,才能收获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