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的孩子想要有出息,好好学习是最简单的办法。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家长们可以说倾己所有,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然而在事业的相关问题上,操心的不只是家长,还有主管部门。近些年部也在寻求突破和发展,对制度适时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希望能够减少学生们的压力,同时让青少年儿童培养高素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2021年“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让校外补课班销声匿迹,使得真正地回归了课堂。而在2022年部门再次发布通知,对教师职称晋升难度进行了升级,明确表示增加了一项硬性要求。
职称评选是教师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一直以来,教师岗位都非常受市场欢迎,从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猛增这件事上就可以窥见一斑。
其实人们之所以喜欢当老师,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这份职业的优势出众,比如受人尊重,事业编制比较稳定,薪资也很不错,同时每年有两次带薪假期等等。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很美”,作为“当事人”的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时却并非那么“心满意足”。毕竟除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以外,每次的评职称也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
职称评定对老师们来讲,既是对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个人增加收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说教师的职称越高,月薪就会越高,所以大家对职称评选这件事都非常关注。
不过,每年教师虽然都要进行一次职称评定,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地评上,教师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选也有了“新变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部发布新通知,评选增加了新的“硬性规定”在3月上旬,部发布了一项新通知: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正式上线。
随着通知的下发,就意味着该平台在不久之后会正式进入校园,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的同时,也激发在岗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部还明确提到:教师们对智慧平台的使用,也将成为工作成果、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
也就是说,老师们要从心理上真正地重视这个智慧平台,因为对它的使用与评职称有很紧密的联系,极大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评选结果。
换个角度来讲,大家可以理解为今后教师评职称又多了一个新的“硬性规定”。过去靠论文这些理论知识就能够评上职称,现在更多的是要看老师的实践能力。
如此一来,也从侧面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和家长受益。不过当这一项硬性要求增加后,不少老师都感叹说:我真是太难了,看来以后评职称的路估计更加难走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到底是什么呢?大家现阶段可能对“智慧平台”这个词还比较陌生,其实在3月初发布通知之前,它叫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只是在积累了多年的运行经验后,部对该平台进行了改版升级,才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
这个平台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除了我们前面说到的,使用平台与职称评定有关,另外部也非常欢迎优秀教师给平台供稿。
如果能够为平台提供优质的内容资源,相关部门还会为老师颁发证书。同时,如果该教师提供的资源被观看次数比较多、评价也很高,还会得到一定的奖励。
职称评选似乎呈现出往个人综合实力倾向的趋势职称评定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在多年的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少老师在评职称的事情上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的考核制度也在调整。如今鼓励教师使用智慧平台,并且与评职称联系在一起,说明未来个人综合实力会是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标准。
对于目前在岗教师来说,虽然大家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接入平台也增加了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对自身的能力提高是有好处的。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注意,灵活使用“智慧平台”,不能只看内容,也要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提供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做会对职称评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