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佛系”教师很难吗?

时间:2022-01-20 作者:tddiction

最近有个热闻,衡水某学校一老师因体罚学生被解聘。这个新闻之所以吸引眼球,有两个原因,一是发生在衡水这个地方,二是涉事教师受到了解聘处理。

做一个“佛系”教师很难吗?

河北衡水因衡水一中而闻名于世,然而此事并非发生在衡水一中,而是发生在衡水的一所小学,不过是蹭了衡水一中的热度而已。

涉事教师被解聘,似乎是很严厉的处罚,然而也未必。“解聘”与“开除”不仅仅是措词上不同,还有本质区别。“解聘”是对临时代课教师或合同制教师而言,被开除的一般是公办学校的编制教师。

新闻被报道后讨论很热烈,与往常一样,有很多偏激的声音,认为解聘还不够解气,最好能判刑。老师们则纷纷留言说“要佛系”,明哲保身才是至理。

我身边也有不少老师经常说要“佛系”,但真正能做到的极少。什么是“佛系”老师?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当年的“杨不管”杨老师。杨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打架,他嵬然不动。不料有一个参与打架的学生猝死,杨老师赔了10万元,被调离教学岗位。那是在2008年,10万元对一名乡村教师来说是一笔巨款。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一种无欲无求、不悲不喜,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后来衍生为“不主动、不作为”的工作态度,被广泛引用。佛系教师是指工作上消极怠慢、不参与职称与职务竞争的一类教师,“佛系教师”这个词一般用于自嘲或笼统地指称某个群体,如果具体指向某人则含有批评或讥讽的意味。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确实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家长的过高要求,舆论的强大监督,管理部门层层加码的任务,政策法规的束缚制约,以及细致入微的考核评比,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旦老师管理学生过严,与学生或家长发生了冲突,老师往往是弱势的一方,要受很多委屈。

这样的委屈受多了、见多了,老师们就会想,能不能将这些压力都甩掉呢?如果自己不争荣誉和利益,也不谈什么责任心,上班摸鱼,混吃等死,是不是就可以安静地过日子?

这样想的人多,这样说的人也多,可是真正这样做的人,却很少很少。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很有职业良心,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不排除一部分人是),而是因为你很难真正“佛系”起来。

首先学生不会放过你。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有点像猫跟老鼠的关系。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你弱到了极点,他还会追着你咬。你想想看,一只被老鼠咬了的猫,该有多难看。有些性格柔弱的老师上课,学生在下面嬉笑交谈、走动打闹,甚至用粉笔头砸老师的后脑勺。这样的情形,我想大家都见过。前几年网上有段视频,一位老师在黑板前讲课,下面有四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旁若无人地喝酒吃肉,老师当到这个份上,内心里的煎熬可想而知。

其次是家长不会放过你。老师管不好或不管学生,自然就搞不好课堂教学,班上学生的成绩就会整体下滑。有些家长本来就看学校不顺眼,看老师不顺眼,如果老师的工作态度是这个样子,他们肯定会向主管部门或学校投诉,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学校不会放过你。你再怎么佛系,还是逃不过教学成绩评比这把尺子。以前有末位淘汰,现在有县管校聘。搞不好要落聘,或者待岗学习。被人瞧不起事小,失去岗位事大。你怎么敢佛系?

同事也不会放过你。你工作上不卖力、教学效果不好,同事们都嫌弃,不愿意跟你搭班。有些学校还实施过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的改革,那些没人聘的教师别提有多尴尬。

你说,做一个佛系教师,是不是很难?

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容易踩师德红线,做一个佛系教师又很难,那该怎么办?

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成年人的世界里,原本就没有“容易”二字。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既体现在学科水平上,也体现在完成工作的能力方面。这项工作很难做,一般人做不好,你能做好,说明你专业能力强。反之亦然。

如果某项工作很好做,职业门槛就会很低,薪资待遇也就不会很好。有人反驳说,公务员的工作就很好做呀,工资也很高。曾经公务员职业是一个封闭系统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很多人上班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现在则完全不同,我所了解的很多公务员职位,工作都很忙,压力都很大,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工作能力。

我们不妨逆向思考一下,工作上的这些困难,是否也为我们构筑了一条职业护城河?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一部分人会望而却步,不来跟我们抢饭碗。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会筛选很多优秀的人进来,从而推动整体的薪资水平提高。这样想,是不是也有道理?

所以,当我们做不成佛系教师的时候,只能直面困难,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