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的观点语录 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

时间:2022-01-28 作者:Fallinlove

孙云晓: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许多父母特别在意自己对孩子讲了哪些道理,似乎这才是家庭教育,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父母怎样做,其次才是父母讲了什么。所以,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专家的观点语录 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孙云晓工作室”

秦春华: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是不能被“管”的,他(她)们只能被尊重和信任—尊重他(她)们的劳动,尊重他(她)们的专业,尊重他(她)们的价值,唤起他(她)们内心的良知和对教育的激情,相信他(她)们能真心对待学生、教好学生,这样的效果要比所谓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得多。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校长会”

常生龙:教师职业有一个从不专业到专业的发展过程,教师是不断发展的人,教师是学习者。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教师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转载自常生龙著作《给教师的5把钥匙》

李希贵:作为教育管理者,当知道教师的态度、心态比知识更重要的时候,教育管理就发生了变化。比如,教育管理者要学会消化不良情绪。有三句话很重要:一是今天的大事,明天就是小事;二是今年的大事,明年就是故事;三是今生的大事,来世就是传说。如此来思考,消化不良情绪的时候就会好多了。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顾明远:机器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但不能培养人,而教师是塑造生命、塑造心灵的人。所以,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学校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教师和学校的角色要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设计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转载自《上海教育》

褚宏启:一些学校去好学校考察取经,往往学其皮毛,认为一些表面的具体做法就是好学校的经验,甚至精髓,实则不然,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是水土不服,就是南辕北辙。学习好学校的经验,不要局限于“表面的模样”,而要把握好学校的本质与灵魂,真正看清“好学校的模样”,找到“好学校的秘密”。

——转载自《人民教育》

陆云泉: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逐渐给教育带来变化,但我们仍需谨记,教育的产品是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每个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更加幸福的教育,而技术只是手段。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叶澜:一个教师,能够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时刻会想到这位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转载自《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

张宏伟: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开课,只要是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核心“服务”对象永远是学生,为学生“服务”好了,教研活动自然便好了。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师博览”

罗滨:好课要带给学生经历和体悟,每一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创生新意义,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也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这些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超越今天面向未来的课,能助力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