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吃饱穿暖是隔代教育的全部内容

时间:2022-02-01 作者:Youaremine

农村学校的班级,可以说遍地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留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然后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这几乎成了农村基层学校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特色。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如果此生能够幸福安康,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但是对于爷爷辈的监护人而言,孩子在家能够吃饱穿暖,几乎就是隔代教育的全部内容。

留守儿童吃饱穿暖是隔代教育的全部内容

教育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但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在留守儿童数量如此丰富的农村学校,就是那些传说中的教育专家亲自来我们这边任教,估计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班级中那些油盐不进的“潜能生”会让他们崩溃,班级中那些每天都在混日子的“学困生”会让他们心碎,班级中那些无时不刻都在挑战老师底线的学生会让他们心力交瘁。

或许那些教育专家会说,老师可以用爱感化学生,用爱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用爱……农村学校缺老师,师资力量和数量都比较有限,农村教师的一份爱分给班级中的几十号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份爱的几十分之一,学生“干涸的心田”真的会被湿润吗?估计是雨过地皮湿,干涸依旧吧?

一位从大城市来的教育专家来农村借班上课,某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给这位专家安排最好的班级让其上课,甚至把这个班级中表现不怎么优秀的学生暂时叫到别的班级去。但是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那位专家说的一句话让校长陷入沉默:“你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素质怎么这么糟糕?”那位校长说,早知道这样就直接把最烂的班级让他教得了。

教农村学校最烂的班,那位专家能接受一整节课自问自答的尴尬吗?老师对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很多时候都成了一种奢望。而爷爷奶奶辈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最高要求是什么?在家吃饱穿暖,在学校平平安安即可,其他的都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想不盛产“佛系教师”都难。

在农村学校当老师,如果你走在大街小巷上,你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跟你说,他们老师教得好有奖金啊!好多好多奖金,所以老师得巴结学生!老师也得巴结我们家长!”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老师不管教得好还是教得差,都没有传说中的什么奖金,打卡工资多少就是多少(为了让农村老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一些农村地区老师的绩效工资直接每个月打入银行卡),住房公积金的钱在没有买房租房的情况下也取不出来,年终奖考核奖之类的奖金,很多都和农村学校的老师无关。至于课后服务费发放,那就更有意思了……

大城市的老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一个月可以多赚取几千块钱;但是我了解了一些农村学校的老师,他们一个学期收到的课后延时服务费,连一千五都不到,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谈钱,让老师在物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而物质待遇方面存在如此短板,农村学校的老师干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