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校内作业减校外辅导的双减工作,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落地的一次减负举措,从目前来看,诸多的校外辅导机构,关门的关门,裁员的裁员,转型的转型,足可见政策的力度有多大!而且假期里,我们明显会发现体育馆、科技馆、游乐场、图书馆里面的孩子明显比以前多出好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良好的迹象!
然而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不得不说,政策之下,各地各学校甚至是同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执行力度,依然存在很大不同,个别学校或班级作业量依然居高不下,但是作为家长群体来说,往往也不会高调直接跟学校进行硬抗,多半也只能是隐忍;另一方面,表面上看部分培训机构确实遭受了重创甚至关门歇业,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不过是改头换面,比如由公开的机构,变为负责人私下遥控的一对一辅导,直接委派老师上门进行辅导,变得更为隐蔽!所以这其实就造成了减负依然无法普遍有效落地的尴尬窘境!
那么面对如此这般的反复,我们的减负之路到底该往何处去呢?笔者结合目前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跟各位探讨:
1、重新恢复晚自习,让学生真正靠氛围实现自我救赎!我小时候上初中那会,家离着学校步行也就10分钟左右,但是每天也上晚自习,基本上是到八九点钟的样子,到现在还记得每到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着闹着往回走的情景!但是后来,可能是考虑到所谓的减负,晚自习逐渐就没落了,直到最后晚自习成了自上而下的一种禁忌,似乎只要是晚自习就是过街老鼠,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压力!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很可能是我们对于晚自习的一种误解!
首先晚自习必须就是自习,跟上课无关,这一点必须明确!现在有些恢复晚自习的学校,部分老师会占用晚自习讲课,这一定是不科学的,甚至这就失去了晚自习的意义!其实这很好理解,比如正常课时规划一天就是两节课,这已经是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知识总量的上限,如果晚自习再讲,不但已经学过的没时间回顾,新讲的东西也是云里雾里,长此以往,这样的晚自习当然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的做法就是晚自习就要完全放手给学生,老师只是负责答疑,也就是说主动权在学生,学生有问题才去问老师,没有问题就对今天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这样的晚自习才是众望所归!之所以强调晚自习的回归,其实说白了就是家庭的氛围远没有学校学习的氛围浓厚,尤其那些做作业老大难的同学,通过自觉定量完成自习任务,同时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最终让孩子养成的是主动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仅凭自己的督促是很难实现的!
2、高度重视课堂45分钟,需要正视公开课和观摩课并不适合平时的课堂!提到课改这个词,工作者并不陌生,几乎各地方各学校,大会小会都会时不时把课改拿出来煞有介事地提一提,议一议!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改了什么?又改出了什么效果?或者说改出了什么整齐划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上的有效模式了吗?反正到目前为止,我是还没有看到!倒是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去听了不老少!
然而,所谓的公开课、观摩课的价值又有几何呢?首先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公开课、观摩课都是相关老师准备了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打磨出的所谓精品,因此从某些环节、某些小细节上一定会有所创新,这些创新的点确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模仿!然而我想说的是也就是这样了!什么意思呢?一堂观摩课、公开课听下来,如果你幻想着我回去就能上出一堂一模一样的课来,那你就真的是太天真了!因为我也曾经无数次的这样幻想过,可能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你水平达不到,实话实说还真的不是,因为跟太多太多的有经验的老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那些上了公开课的老师是不是平时上课就这样上,得到的答案多半都是否定的,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想要成绩就没有观摩课!
所以我想说的是,当下双减的同时,学校和有关部门最好还是少一些折腾,让老师的课堂回归到真实有效的自然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课就不去听了,不去改进和提升了,恰恰相反,教学模式是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提升和改进的,但是关键在于要适合每个老师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先要求老师做到上课的环节要齐全,课时容量要足够,尽量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去弥补,小火慢炖,从长远来看,我觉得效果会更好,所以所谓的观摩课,对于所有老师来说不过是就好像是在看专业演员演戏,结果看完了让你登台,结果你依然还是那个不专业的你!说白了这就是脱离实际的拔苗助长!
3、周末作业形式不一定非要写写写,可以换点孩子们乐意去做的!现如今的作业形式可以说依然是相当的呆板,多半都还是写写写,学生也是烦烦烦,我们都在强调教学的改革,那么作业是不是也应该划归到改革的范畴呢?当然我依然不主张不分科目,不分实际的全部推倒重来,就比如语文、英语学科的书写练习,依然是离不开写的,这些可能依然要坚持,但是有些内容倒是可以尝试以不同的形式来完成!
比如,现在的网络特别发达,组织一场线上的辩论会应该不是太难!那么所有的文科性质的学科,像是地理、历史、政治、道法之类的学科,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可以进行跨学科的统筹,结合当下所学的内容,制作一次线上的辩论会,比如当下比较热门的环境保护的问题,既可以有地理上的气候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又有历史上的环境好坏变迁问题、也可以从全世界范围来探讨环境保护与各国之间关系相处的政治问题等等,老师们可以提前商讨拟定出详细的准备提纲来发到每个学生手上,让他们留出周末半天时间准备,然后拟定时间进行辩论,比如可以分男生组女生组,其实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很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孩子为了表现更好,甚至会超出课本学习内容在互联网上查询到更多的知识,这不正是我们想要孩子做到的吗?
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至于说效果,我觉得未来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一定会看到,单纯的死记硬背一定是既劳神费力,又没有效果的方式,除了打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定没有什么更大的意义!未来的考试,重点考查发散思维、综合性思维以及主观性系统性思路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多,这也倒推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自我的改革,学会放手!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既要保证“学生就是学生”的身份特点,务必让孩子们能够在这个阶段学到该学的知识,同时又要秉持一切向前看的原则,努力改革改变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征!所以既要抓成绩,又要抓素质,两手都要硬,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未来也才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