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双减工作落地以来,效果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大量培训机构纷纷倒闭抑或是转型,各地学校作业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长久以来应试体制所形成的校内靠作业,校外靠辅导的怪圈,终于被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口子,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预示着我们的体制正在向着理想和健康的方向转变!
然而就像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学生负担减轻的同时,教师的负担不但丝毫未减,反而有愈发加重的趋势,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教师负担的现状,并且探讨一下有无实现师生双减的可能性:
一、学生负担减轻的当下,教师的负担与日俱增:本来在学生双减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之前,教师减负的问题早已引起了重视,甚至某些措施也进入了实施阶段,比如压缩不必要的不相干的会议,减少社会事务对教师工作的影响等等,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确实促进了教师减负工作的开展!然而,自从学生双减工作落地实施以后,教师的负担却是与日俱,具体表现如下:
1、工作时长增加:
校外减辅导校内加延时,教师工作时长增加一到两个小时,离八小时工作制愈发的遥远!学校延后放学时间,老师至少6点半到7点才能下班,回到家接孩子、做饭吃饭就要到晚上8点后了,部分老师接送自己孩子的时间就得依据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和爱人的工作及时调整,老师们身心疲惫,影响家庭,影响第二天的教学。
2、工作压力增大:
作业量减少,课后辅导几无可能的情况下,学生想出成绩,只有借助于学校,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里尽可能多地讲深讲透,还要同时兼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因为同以往相比,课堂有可能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渠道!同时,讲深讲透势必会丢掉一些花架子,包括一些虚头巴脑的活动,但是这样的课程势必得不到听课领导的认同,会认为你的课没有亮点,无法引发学生兴趣!一边是兴趣,一边是有限的课时总量,教师到底该何去何从?
3、非教学性质工作增加:
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一些善于揣度上级意图的领导又开始了自己的创新改革,增加学生的各种所谓兴趣活动,轰轰烈烈地搞所谓的校本课程,要求老师既要上得了课堂,还能当得了导演,要能带领学生唱歌,要能指挥学生排练,要能排列学生队形,还能发掘学生的艺术细胞,总而言之,学生减负的同时,对于老师的非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达到了极致!
二、实现师生负担双减,完全有可能,关键在于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当下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形式主义盛行,教学不行活动来凑,美其名曰素质不能只看重成绩,然而矛盾的是最终对于老师的考评依然根据学生成绩排名!换句话说,对外对上是夸夸其谈素质,学生为重;对内则两张皮,一张是搞虚无的形式主义给老师压担子,一张是要学生出成绩还是给老师压担子!
要我说,不管是应试还是素质,脱离开学生的学习成绩谈减负那就是不负责任!不管未来如何改革,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以成绩排名进行录取是唯一公平公正的择优录取方式!至于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要提,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一定要降,但是前提是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学生负担降下来了,老师的负担提升去了,我们无非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无进步可言!教师压力倍增的后果带来的只能是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到那时,学生负担减轻的意义又何在呢?
所以不管站在哪个角度考虑,师生双减,同时减负才是真正的减负,也才是真正的素质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来看,我们只是兼顾了其中一头,这就像是天平的两端,因为没有兼顾平衡,学生负担降得越多,老师这端的压力反而会更加的沉重,最终整个的学失去平衡!所以你要问师生双减有可能同时实现吗?我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把学生减负的步子迈得稍慢一些,更稳一些,配套措施更加的健全一些,同时对于老师的减负问题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解决,学生的负担低,老师的压力也不大,学生有精力,老师也有精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才算是真正的得以延续!
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老师的职责本应该就是一个传承和引导者的角色,但是当下的教师,很多都被硬生生地逼上了主导者的角色,都说学生考好了那是人家学生自己的本事,跟老师无关,而学生学习不好,那才是你老师的无能,总之老师是啥都沾不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对于老师的定位,加上当下对于老师减负工作的不见起色,对于未来的都绝非助力,而恰恰会成为羁绊!
师生双减,理应慎思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