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双减怎么减,家长的责任不能减!

时间:2022-02-15 作者:tddiction

“双减”的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前段时间,杭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初中学校作息时间和课后服务要求的通知》,通知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初中学校早上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八点。

无论双减怎么减,家长的责任不能减!

出台这条政策的初衷,当然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多睡觉,但随之带来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早晨的朗朗读书声将不再重现。

早读没有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英语的记忆和背诵将失去一个较好的时间段,大家知道,早晨的记忆力是最强的,而语文、英语等科目就是需要记忆、背诵的。

那么,该怎么办呢?

在我看来,还得靠家长去进行引导,至少不能因为在八点前不能到校而让孩子失去记忆、背诵的时间段。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双减的政策之下,很多家长不是盲目乐观,就是不知所措,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在双减之下,我觉得家长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相应责任。

无论双减再怎么减,家长的责任一点都不能减。

那么,哪些责任不能减呢?

一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责任不能减。

要想学习好,在同等的学校教学条件下,主要靠三条,一是智商的基础,二是习惯的好坏,三是外界的培训。

现在的双减,就是把第三条减掉了,而第一条是天生的,所以第二条就是唯一的变量,也是家长可以给孩子培养的。

如果父母认为双减之后,大家都轻松了而放弃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甚至养成了一身坏习惯,那么,在双减之下,孩子学业掉队是必然的。

二是担负孩子补弱的责任不能减。

任何孩子,哪怕是学霸,所学的功课总会有相对的短板,中考高考拼的是总分,如果某一门课成了短腿,最终势必影响孩子的入学。

补弱是非常要紧的,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相应的短板课目,要发现苗头性的问题,不能等到孩子彻底对这门功课失去了信心才来重视。

一旦发现孩子的短板,就应该去分析原因:到底是上课不专心,还是难度实在太?到底是授课老师水平不够,还是孩子智力有问题?作为家长都应该尽起责任来,认真细致地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弱科补起来。

三是引导孩子把握节奏的责任不能减。

双减之下,很多套路跟以往有所不同,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早读没了”问题,这其实就是打乱了孩子们原先的学习节奏,我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小学生其实并不喜欢现在的双减,问他们原因,他们告诉我说,本来是双休进行课外培训,现在变成了周一到周五晚上的六点半到八点半,而晚托班又要到五点半以后才放学,结果是孩子们晚饭都来不及吃,他们当然就不喜欢啦。

以上的两个现象,并不是说双减不好,而是随着政策的深入,我们家长要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的学习节奏要根据政策的调整而调整,否则,如果长期跟不上新的节奏,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我看来:

无论双减怎么减,家长的责任不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