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高达457万人,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考生势必要承受着激烈的竞争,这也让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直面当下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很多毕业生不能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不拖后腿,将目光转向考研,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正是学生改变命运的捷径。
大家都在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诉学生,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不能选择,但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却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么,家境真的不会影响到学生吗?
研究生上岸后才知道,原来导师也会“区别对待”这是考研上岸后,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刘同学本科在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大学期间她努力学习,并且一直在准备考研的相关事宜。
记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出意外她考上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并且在读研期间依旧非常勤奋认真地学习,直到研二开学后,她渐渐发现导师的“区别对待”。
不论成绩还是勤奋,明明自己才是那个更优秀的学生,可是导师却将培养的重心转向另外一个学生,并且给了那个学生很多机会,这让刘同学很是困扰,一直纠结不知道哪里出错了!
后来在一次聚会上,让刘同学彻底看清导师态度变化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另外一个学生的家境,远比刘同学的要好很多,导师还在饭桌上特意强调家里是做生意的,这位学生见识广。
原来,家境不仅能影响到一个学生,从小接受到的质量,直到上大学后,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家境并不是学生能选择的,难道家境差的学生注定要付出的更多吗?
家境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实际上,很多人不愿意直面家境对个人的影响,甚至认为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家境不好的学生,想要在学业上有所突破,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个用人单位也相应地提高了招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过高的学历,还会关注到毕业院校、家境等,这些都会给即将工作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人的家境不仅能决定这个人的生活品质,还有三观、眼界和对事物的认知,眼界可以决定判断事物的角度,眼界越高的人,在工作中越容易走得越高。
从刘同学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研究生导师,也会在意学生的家境,通过家境导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眼界,研究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性质上的不同。
大学生的学习偏学术型,学生只要按照课表去上课就行;但研究生除了正常的学习外,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和导师一起搞研究,需要长时间和导师相处,学生的见识更加重要。
每个人都有长处,家境普通的学生也不能悲观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生在家境敦实的家庭,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自然优缺点也会有所不同。
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有长处,聪明的人会最大化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成为个人优势,所以即便是家境普通的学生,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就还是有机会成功。
每个人都有通过个人能力,获得其他人认可的机会,换个角度来说,决定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因素,重点并不在于家境、财富、地位等,而是个人学历、学识、眼界和能力。
可能家境富裕的学生,获得成功会更加容易,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家境差的学生,虽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成功却值得自豪。
结语:身为学生要以学业为重,即便身边出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现象,都不要过于纠结,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逐渐迷失在名与利当中,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将来要走的路也不同。
现实生活中像刘同学这样的经历时有发生,等学生到了职场,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都说大学既是校园也是小型的社会,也不全无道理,遇到这样现象的学生,最重要的调解好个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