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双减”,又或者是冬奥会是在去年这个时候举办的,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世界冠军谷爱凌能够以一己之力把国内的奥数培训推上顶峰。
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想要站在最高峰,仅有天赋也是远远不够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来说,大都也会渴望孩子非常出色、非常优秀,但越是了解了谷爱凌们的成功往往就会越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但只要有机会,很多父母还是会努力去抓住的。
例如很多父母会因为谷爱凌的成功而受到鼓舞,更坚定地培养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
当然,我也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双减”的缘故,一定会有无数父母哪怕是孩子不愿意、不适应也会想尽办法劝说孩子甚至是逼迫孩子去学奥数。
关于谷爱凌在海淀黄庄学奥数的报道一出,尤其是那句“国内学习十天顶美国学习一年”的话一出,别的不说,对普通家长的诱惑力真的是太大了。
可以想象,如果上面的假设是真的,那么不说高思了,学而思、新东方等等机构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有奥数培训的机构都一定会迎来其创办以来报名的最高峰。
毕竟过去的竞赛也好、择校也罢或者说培养数学思维等等这样的诱惑力、宣传力再怎么卖力去营销其受众群终究还是有限的。
当然,会有很多人会理性质疑道:“谷爱凌的成功跟她学奥数有关系吗?”
当然不是,任谁多少了解点谷爱凌的家族、家庭之后都会清楚“奥数”仅仅只是影响其成功成才的极小的因素,但千万不要小看了“榜样的影响力”,尤其是很多人会发现自己能够“学”的地方有限的情况下……
别说是谷爱凌这样的榜样了,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不也是因为某些“学霸”学什么、看什么、做什么而盲目跟风吗?
事实上关于谷爱凌学奥数的报道一出,已经因为“双减”而转型的原高思创始人赶紧发消息,先是祝贺谷爱凌夺冠,然后赶紧声明高思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双减”政策……
编辑搜图
有人觉得这是在蹭热度、做广告,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希望自己不要被推向风头浪尖。
这些都不重要,其实很多家长、学生真的还是要感谢“双减”的,如果不是因为“双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有多少家长盲目跟风报班,会有多少孩子被迫去学奥数,而且还要莫名其妙背负很多只要学了奥数就会如何如何的期待负担。
甚至那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想象到包括高思在内的机构的宣传文案会怎么写……
显然现在这些机构们就目前来看未来几年是绝对没有这个机会了,也许有一天教培业还会迎来发展,但到那个时候谁又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但说归说,我个人建议只要孩子校内数学掌握得还不错,而且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还可以,不需要有多么大的浓厚兴趣,只要不讨厌、不排斥就行,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还是让孩子接触一下奥数。
不要被一些批判奥数的声音给带偏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批判奥数的人要么本身对奥数了解就很少,要么就是在假定了一定的条件之下再去批判的。
比如最常见的“学套路”“背公式”“刷题”“超前学”等认识就属于前者,而“只适合5%的人学”则是后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别说是奥数了,但凡认真学习过数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数学学习是非常讲究理解的,几十岁的人了,你真的见过有靠背公式、记套路、超前学就能够把数学学好的吗?
背公式、记套路是没错的,但这其实是一个学习、理解的过程,你不能直接在“学”这里就把这事儿给斩断了,不理解的记忆别说是提高成绩了,过不了几天至少疏于练习很快就会忘记,而就算是及时联系了,那也往往只会做某一类的题目,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学好数学,如何能考高分?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人来说不同的学习方法效果是不同的,但在数学学习上抛开理解谈学好那绝对是胡扯的。
而“超前学”也被太多人看得太简单了。
像数学这样的科目,除了少数内容,例如基础阶段的数论知识中有很多是可以不依赖太多的基础知识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基础”,除此之外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前序知识、基本功掌握得还可以才能够学好。
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数学学习就是“ 一环扣一环”的学习过程,其中某一环掉了就肯定会出问题的。
如果学个数学真的这么容易,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还至于有这么多人对“奥数”心怀芥蒂吗?
而上面说的有条件否定奥数的观点其实是在混淆一个概念——把奥数和奥赛混为一谈。
简单来说就像是你也像谷爱凌一样从小学习自由式滑雪,但是不是因为你参加不了奥运会拿不到奖牌你就觉得自己学自由式滑雪是没意义的?
奥数严格来说也是一套系统的数学学习体系,只不过它会比我们校内的数学体系要更难、更深入一些,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学习能力,很多人连校内的适合普通人的数学都学不好怎么可能学得好奥数呢?
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是能够很容易学好校内数学的, 而这个时候通过奥数的学习是可以让他们的数学思维更加活络,别说是学奥数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这部分人来说,“多做点题”都会对学好数学、培养数学兴趣等等有很大帮助的。
而奥赛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到了奥赛学习尤其还是奔着得奖、得大奖的目标去的,无论你是否接受,你都必须要承认,勤奋、努力等这些很重要的学习品质也有力所不及的局限性。
到了这个程度,天赋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明明是很清楚这个问题的专业人士对此也往往是闭口不提呢?
学画画、音乐不一定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画家、音乐家,甚至也没想过让孩子以此谋生,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审美等等;坚持某些运动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冠军,而是希望让孩子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纾解压力、愉悦身心……
但如果父母对这些事情过于执着、偏执也一样会带给孩子们身心伤害。
奥数其实也是如此,不是吗?
高思、学而思们是没有机会再登巅峰了,但我们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机会和可能,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父母我们确实很容易获得各种不同的建议、指导,但有些基本的认知还是需要我们去清楚、了解的。
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未来,不是说不学奥数就一定不行,不学其实也没关系,但我们不要有太多偏激的认识,过多的偏激、片面的认识不该是一位沉着冷静父母所具备的品质,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自己孩子需要什么,而如果决定去做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让好的一面得到发挥且还能避免一些不良的影响。
事实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样的认识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