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开学了,这几天已经看到好几位家长在说孩子寒假作业没写完,正在努力补,而且也有家长表示落的作业真的是太多了,使劲儿补也补不完。
但也有家长表示整个假期一点也没为孩子的作业犯过愁。
原因不是说孩子多么自觉又或者是家长监督得多么到位,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在假期里孩子被老师要求必须作业打卡。
很显然,有这样的要求的情况下,孩子们每天的学校(主要是老师)学习任务肯定都是被量化好的,即每天要做什么、学什么即便是家长和孩子自己不会规划、安排也没关系,只需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即可。
这些要求打卡的作业通常内容很丰富,例如假期之初的学习任务可能主要是跟上个学期复习有关系的,而中后期的则主要跟新学期有关系的或者是需要日常积累有关系的等等,而且因为分解到了每天,所以也会使得每天的学习总量不会特别多。
即便是一些孩子没有额外的学习安排,甚至干脆就是完成了需要打卡的任务之后光玩游戏不学别的,那么也有一个“保底”的作用——孩子再懒散也终究会学点……
我们可以不去做什么“假期就是弯道超车”的努力,但起码也不会把整个假期都给荒废掉。
而事实上在这个假期里一点没学、天天只是玩手机、玩游戏的孩子一点也不少,相信我们每个人在身边都能看到、找到这样的例子。
我孩子学校也有类似的打卡。
不过我们没有像有些学校一样要求天天打,基本上都是各科隔几天才会打一次,孩子们会把完成作业一一拍照上传,老师也会及时批改,并且还会安排答疑的时间,学生如果在家学习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可以随时问,而且老师也会就一些比较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讲解。
老师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为的是不让孩子们在假期里真的失控——该放松的放松,但不能直接放飞了之后收不住。
这样做确实对个别学习很自觉、能力很强的孩子来说有点“多余”,但是对其他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好处还是非常明显的。
要知道同样都是“作业”,有监督和没监督,是老师要求的还是父母要求的,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即便是老师要求打卡还是依旧会有一些孩子就是不去做,但这种事情总是难免的,毕竟不是所有孩子真的都能学得进去,也不是所有父母真的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但对绝大多数孩子、家长来说毫无疑问能够在一个假期里坚持这样打卡学习下来,其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甚至就连开学前不需要补习任何作业这种“好处”都算不了什么。
但作业打卡这种事情如果是在假期之前讨论,那么很可能很多家长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了。
我清晰记得在假期之初,就有家长就在网络上抱怨过老师要求孩子在假期里进行作业打卡的事情。
他们主要抱怨的一个是表示孩子太累了,在假期里还要学习真的是太辛苦了,甚至表示说老师的要求完全就是违反了“双减”的规定;另一个则是觉得自己也会因为打卡而很辛苦。
至于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影响了自己的安排而表示不满的我还真的没见过。
其实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都忽略或者是忘记了一件事情——学习本身真的不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的事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学习中“被动学习”是一定存在的,而且它的占比会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日常上学和大假期在家,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绝大多数学生的自觉性在这两个“环境”中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太多家长忘记了自己当年学习时的真实体验了,忘记了自己当年学习或自己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是怎样的情况了。
所以在跟孩子谈学习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把问题看得很简单,总是会让人觉得事情解决起来根本不难,而之所以孩子没做到更好,不是学习本身有多难、多辛苦,而是孩子自己有问题,例如给孩子动不动就扣上“你就是不认真”“你就是不好好学”等这类帽子。
而且很多家长可能也因为当年自己在上学的时候也属于不显眼的角色,也可能是因为当年跟自己的某些老师闹得不开心,不然为什么他们会意识不到孩子的老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呢?
哦对了,也有一部分家长是真的认识到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但片面又走极端了,要么是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事儿,要么就拿“我都教了要老师干嘛”,还有就是孩子做对了是孩子聪明自己管得好,而孩子没做对就是老师“没讲重点”……
这些家长都是非常容易对“打卡”这种事情产生抵触心理的。
而且你是没有办法跟他们理论的。
例如你说老师们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是为了孩子才这样做的,我们不应该感恩、感谢遇到这样的负责任老师吗?
他们却会说这是因为老师要靠学生考得好来拿更多的奖金……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佛系老师越来越多了,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愿意倾尽全力去教学生们的,哪怕全班家长、学生每一人说一句谢谢也愿意去做,但你不能没事儿找事儿啊,动不动就要跟我谈谈怎么教学、怎么教孩子,动不动就要质疑我是不是“中间商赚差价/提成”,动不动就怀疑我这个不公平那个区别对待……
这只是一份工作啊,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让老师赚钱养家,不求能够天天开心工作,但犯不着天天被骂、被、被指责、被举报吧?
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多么的幸运遇到怎样的好老师,很多时候我反而觉得有些家长应该思考一下,“好老师”又何尝不是因家长们的支持、帮助而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