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7篇

时间:2025-07-04 作者:tddiction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保持清晰的思路与节奏,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能更清晰地把握课程目标与重点,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

活动关键点:

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

活动过程:

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讨论:

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

1、 观察鱼的剖面图。

2、 模拟“鱼鳔”(可用塑料袋制作),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3、 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 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意图三、制作潜水艇

1、 看视频《潜水艇》,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不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会浮起来?想一想潜水艇的哪一个部位像“鱼鳔”?

2、 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2

一、说活动教材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有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刚开学时,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朋友"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找朋友等,对朋友这两个字眼孩子们还是很熟悉的,也很乐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这个活动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绝别人时的礼貌用语,这也是我选择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这个语言活动倘若能顺利地实施开展,对我班孩子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帮助的。

二、说活动目标

(1)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

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主导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模仿小动物之间的简单对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二条是认知目标,在这个故事中,有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是不会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让幼儿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与以往的情感目标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婉言拒绝别人的艺术,拒绝别人时我们也要有礼貌,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

(2)说活动的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分析:我们制定重难点时往往是从所定的目标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重心,通过生动的flash带动幼儿的表达欲望。

(3)说活动的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有的会游泳,有的不会游泳,这也是每一个小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孩子知道不会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则要淹死的。

三、说活动准备

1、前期知识准备:我们的第一个就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中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和每一个孩子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也拥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老师再见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利用电脑、多媒体自制动画故事,并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加工,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儿表演用的小动物挂饰等材料,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增加兴趣。这些材料可以在语言活动后,放在区角里让幼儿进行操作。

四、说活动设计流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一只正在哭的小鸭子为契入口引起幼儿兴趣。通生动有趣的flash,让幼儿了解故事,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等等,第一环节语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第二个环节是完整欣赏,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们的习性,主要针对第二个目标设计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第三个环节是分段欣赏并学说小动物间的对话,主要是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主导目标服务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四个环节是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表演,也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和延伸,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对话,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区角。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3

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逐渐发达、探索、动手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在选择大班活动内容时,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满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复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呢?我预设了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复制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和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中我制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活动重点。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情境,把许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乱的放在地上,请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收拾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货物。这样的开头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要求帮忙整理。更在他们自己的动手整理中发现了秘密: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更以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提问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环节。

第二环节:根据纲要,本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目的,我以超市货物不够为由,激发幼儿动脑为超市制作货物。为活动的操作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贝纸、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笔等。制作结束后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更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第三环节:为了让幼儿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运用到的复制,我特地找了一些录像片段和图片,利用这种多媒介体手段,让幼儿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时很看不到的多东西,增加幼儿对复制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为幼儿设置了疑问,通过设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声音可以复制吗?"把活动自然的带出了教室,把科学过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时刻关注科学,乐意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辨识不同的人形符号,用清楚的语言表述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通过演示图卡组合,让幼儿感受到符号的组合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电子中的各种人形图卡,请幼儿辨认。

出示男、女的"人形"符号,引起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这是什么?这是男的还是女的?

2、引导幼儿分辨人形符号中男女的不同特点。

引导语: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符号的颜色不一样,衣服也不一样小结:这个蓝色的人形符号是男孩,这个红色的人形符号是女孩。

3、出示全部的.人形符号,引导幼儿分辨老幼病残孕的特点。

引导语:接下来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人形符号,这些符号里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孩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说了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小孩,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人形符号,看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4、游戏"会变的人形符号":通过演示图卡组合,让幼儿感受到符号的组合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这么厉害,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会变的人形符号"。

引导语:这是一个小人,再加上一个方框和箭头,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电梯。

引导语:这也是一个小人,当他转过身加上一个扶梯,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扶梯。

引导语:这是一个男小人,当再加上一个女小人和一条线,变成了什么?

幼儿:服务台小结:刚刚小朋友又认识了三个人形符号。

5、引导幼儿自由创想,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引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人形符号,小朋友可以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把这些符号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6、结束。

结束语: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幼儿园里有没有人形符号,会有哪些人形符号。

活动反思

象形是一种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造字方法。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代表什么东西。由于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形状上很相像,也能突出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所以看起来就是很有趣味性的图形。本课设置正是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是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性的新课型,也是发挥和体验线条造型语言魅力的创新实践活动。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懂得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活动准备:

?分果果》ppt课件

角色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红头饰,大、苹果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屏幕图片后提问:

1、这幅图中有些谁?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红给奶奶吃苹果时会对奶奶说什么?(这个苹果给您吃)

4、奶奶会对小红说什么?小红会说什么?

小结: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好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5、看看还发现了什么?(星星、月亮)

6、有星星、月亮的时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小结:老师完整讲述故事:一天晚上,小红的爸爸在看报纸,奶奶在休息,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对奶奶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二、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提问:

1、小红把第一个苹果人了奶奶,然后她还会送给谁?(爸爸、妈妈)

2、给爸爸、妈妈吃苹果时,她会说什么呢?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呢?小红又会说什么?

小结:我们平时在家里有好吃的时,一定要和家人分享,先送给老人、父母,就是先给长辈吃,先别人,后自己。要关心和尊重长辈。

三、教师领着幼儿较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感受关心长辈的快乐。幼儿能完整地说出:这个苹果给您吃,不客气等短句。

四、情境表演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教案篇7

活动意图:

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认知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二)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三)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