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25 作者:Surplus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多次阅读的作品,教育需要创新和进步,看完书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写一写你的收获吧,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热门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范文三篇,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范文三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

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为日本名牌大学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进这一“静悄悄地革命”。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倾听能力欠缺,我非常注意这方面经验:这本书中首先从倾听开始抓起文中的许多观点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浅。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真正能转化学生思想素质,塑造一批批道德高尚、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定是从教育开始。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作“百年大计,立国之本”。这个“百”是形容词,它象征着历史很长很长,整个历史都是以教育为主线而贯穿的,教育当下的作用就是人才的不断涌现,国将兴,必重师。重视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征兆,教育从哪里抓?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收获颇多,下面就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的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著,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译。乍听书名,我产生了许多疑问:“革命怎么会是静悄悄的?这是一场怎样的革命?”读完书后,从书中找到了答案: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只有通过教学中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改变,从“学习”、“教室”的本质出发,才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幸福学习、幸福成长,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既不是追求“自学学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一位老师,无论教哪一个学科,当你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你就是一盏灯,你教什么的背后,你为什么这样教?你是否带着爱,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这都是每个教室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保证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并且学习成绩不滞后呢?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佐藤学教授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展开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构成互相倾听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的确,学生之间的倾听,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其中教师要相机介入,引导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明白,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那种仅仅接收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利、有用的信息的“假意倾听”,实际上是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没有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甚至是扭曲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就拿我现在所教三(2)班的同学来说吧,该同学上课时不善言辞,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不到3分钟,属于典型的注意力涣散型儿童,我在上课时多提醒、多鼓励、多赞美的方式来调动他上课的积极性,只要我看到他举手,都会叫他回答问题,并耐心听完,有不正确的地方再让其他同学相继补充,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就让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了自信,从而养成了会思考并回答出老师问题的习惯。的确,老师不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倾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的教室”,而是“相互倾听的教室”。师生互动得好,课堂氛围才好,学生爱学,学生会主动学习,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让我借鉴的地方很多很多年,读完它,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一次洗涤及升华,我们要“为师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不忘初心,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办塑造灵魂的教育,用课程引领,重构优质高效课堂,走内涵发展之路,让教育从“心”出发,让“爱”回家,为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继续面对新的更加艰巨的挑战!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3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而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邦邦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或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而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它引发我的思考:倾听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学校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即便是下岗的双职工家庭里,他们也会努力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孩子在家里往往是自己说了算,平时也见多识广,在人面前好表现,生怕比别人差。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提出问题,他们不假思索就举手,于是常常答非所问,或者是别人才说一半,他就插进来,别的同学发言他不听,一门心事争发言,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而大多数是他们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样不仅自己没学到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别的同学的思考。

书中有一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而且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些话让我感到:针对当前小学教师互动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应把握小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特点,充分发挥小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达到促进小学生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