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思想的整理,有助于加深对书本内容的思考,通过撰写读后感,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书籍中的深层含义,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1
在全校读书活动氛围的熏陶下,读了《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掩卷长思,感慨万千,同时也让我又一次冷静思考“责任、使命、执行”的关系。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的激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一个位子而苦苦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有的人上升,有的人却下降,甚至最后潦倒。当每个人都怀揣希望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时,我相信,我们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跑步的过程中,结局却不一样呢?这本书给了我最好的诠释,其实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有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形成的原因,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应时刻要求自己: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迪。因为借口不是理由,执行才是硬道理,与其找借口抱怨,不如想办法改变。正如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所说:“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
在工作中,接受使命就意味着要肩负起责任,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同时还要具备战胜苦难的过人智慧,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任。作为育新人,我们应有与其同生息共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怎样才能不负使命,这需要我们每一个育新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清楚自己的责任并全力以赴地实践。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2
?没有任何借口》所表述的内涵远比字面意思深刻的多,它不仅仅是西点军校对所有学员提出的一个口号,更是激励我们做人、做事需要奉行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我们每一人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工作没做好“领导没交代清楚,”“同事不配合”;上班迟到了“家里有急事”等借口。出现各类案件,埋怨基层,工作不认真等借口……只要刻意去找,借口总是有的!久而久之,我们习惯用借口掩饰过失,推卸本应承担的责任,借口成为一面堂而皇之的挡箭牌!它纵容了我们的惰性,使我们变得不思进取,怨人忧天。而我们整个部门,也会因为大家的种种不负责任的借口而变得人心涣散,人浮于事,最终走向衰落。
通过学习理解,我认为本书主要是四个部分,分别是诚实、执行、责任、敬业,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认为“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实质是推卸责任,应该在执行中不要找任何借口。从个人角度讲,寻找借口也有较为严重的危害,它不但助长了个人的懒惰行为,同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所以应该是我们大家避而远之的恶果。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工作。它告诉我们工作是自己的,怎样去完成工作,要完成好工作就不要试图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要勇于承担责任,尽自己最大所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强调了作为一名优秀员工的形象。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它至少要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且不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第四部分作者认为工作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情,把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感、荣誉感当作是企业生命的灵魂。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用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去负责。
作为一名肩负全校师生员工安全保卫工作的保卫处长,读完此书,我深刻意识到借口的危害,要清除工作中的种种借口,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唯有尽职尽责,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去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对学校领导负责,更好的为学校教职工学生服务,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识别能力、应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为一名保卫干部,光有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领导组织我们每 一位保卫干部、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不需要找任何借口。
作为一名保卫干部,我们不能为自己工作失误寻找任何借口。我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强化责任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力争不断完善自我,为石化大学的发展,为学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为石化大学建设成和谐大学,确保一方平安,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干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3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游骑兵学院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和思想理念。猛一看书名,有一种强硬、冷漠、不近人情的感觉,但仔细品味之后却深刻体会到它的内涵;没有任何借口实质上就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它是要求我们尽已所能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其核心就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们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的和承担学校重任的骨干力量。”
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 “这肯定不行”,“那不可能的”, “我不懂的”,“我做不好的”,“到时候再说吧”。当然我也常常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然而,在每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这个借口是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而这种安慰可能就是致命的,它对你的现存状态无动于衷,并且给你一种心理暗示:你克服不了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在这种心理的暗示引导下,你就更不会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了,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可以轻易达的目的的。 为自己寻找借口所带来的危害一点都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它让你失去了一次次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它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领导、同事、朋友,作为教师的我们,这个“别人”自然还包括我们的学生。
美国的一位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出示这段话之前,我想问问在座的老师,你认为自己有系鞋带的能力吗?……格兰特纳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所以,对待“借口”,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坚决的摒弃。作为一名的教师,应当贯彻这种“没有借口”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伴随着暂时的失败带来的借口会慢慢变少,完成任务的喜悦也逐渐增加。
在工作中,也许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把困难的`事情交给别人或不断的拖延,从而也就造成了被动和工作的平庸,由此也就产生了不被重视的心理,进一步影响了工作的效能和积极性。正如书中所说的: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你对惰性的纵容。那我们又该怎样远离借口呢?
首先,不要让推卸责任成为习惯
也许你会否定这种看法:推卸责任可以和习惯联系在一块吗?有这么严重吗?是的,正是这种经常性的习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进一步地影响着你的习惯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责任感带着我们驶向更为宽广的领域。
其次,让认真工作成为你的习惯
首先,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爱,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爱之物做出贡献。其次,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激情与灵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它视为珍爱之物,并将它恪守成习惯。
最后,让行动与全力以赴,见证我们的优良习惯。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平定心中的惶恐。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见证历程的辉煌。我们不愿让时光蹉跎了本应灿烂的岁月,不愿让退缩模糊了本是鲜明的路线,更不应让借口断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风采!
最后,我用本书作者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你周边人或事物最美好的一面,从中寻找正面的看法,能让自己有向前走的能力。而不让借口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4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的激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一个位子而苦苦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有的人上升,有的人却下降,直至最后潦倒。当每个人都怀揣希望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时,我相信,我们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结局却不一样呢?由于费拉尔·凯普谱写的《没有任何借口》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形成的原因,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这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外在的一些条件,甚至于自己的智商。其实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惟一好处就是安慰自己。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让你对现存的状况无动于衷,并且给你一种心理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在这种心理的暗示引导下,你不在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可以轻易的达到目的。
寻找借口就是对所作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上司、朋友。“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朋友不仅是心灵,精神上的慰藉,有时他也是你事业的得力助手。如果你总是约会迟到,朋友不会抛弃你,也可以包容你。如有一天,你的朋友要开拓自己的`事业,他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时,他一定会想到你,但他转念一想,就会否决,因为他觉得你在事业上是不值的信赖的。
借口,也许是消积习惯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独特的存在状态,但正是这种状态的超强生命力,使大部分原本有能力成为优秀人物的人,最终却被借口击得一败涂地,然而却不自知!
做为企业员工,首先要有责任心,为工作负责,为企业负责。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领导给予批评、罚款、处分,总是不服,认为该领导太严厉了,不给面子,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众所周知,国有国法,厂有厂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领导的批评要虚心去接受,要敢于承担责任,不得有任何借口和抵制心理。一个好的优秀企业,就因为它有整套严格的科学化管理。反之,做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是不负责,对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及时的提出批评,只顾面子,任其发展下去,这样的企业还有希望吗?其结果又是怎样?从全国来看,有多少个企业就是因管理不严,经营不善,最后才导致破产,造成大批企业员工失业。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是呵,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是执行任务的机器。我们是鲜活的、富有思想的、情感丰富的人。我们工作时,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流水性进展,而是在接受指令后,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及目标与完成时间,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作为完成工作的方法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执行人员的思维方法问题。如果我们在企业中(这不是军队)一味强调执行而不注重对执行人员的心理分析,有可能让执行结果变得非马非象。
思维方法,其实就是思维惯性与工作习惯。当我们将所有对事态发展有影响的思维及工作方法持久地加以重复时,习惯也就悄然形成了。工作时,我们的大脑总是按照惯性搜索最近使用与最常使用的信息,并引起外显的条件反射。借口,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与温水煮青蛙的韧性,也有着铜墙铁壁似的顽固性,正是因循了人类思维的这种特性,肆无忌惮,以致于让许多人都成了它的阶下囚。
可能有许多人会说他并不希望如此,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就此,我们试着结合借口的各项属性来谈谈解决的办法:
第一、借口总是在拖延时间、推卸责任
对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将它完成得很出色,但是由于惰性,你不停地对自己说“再等一会儿”、“等一等”,时间就在你等的过程中慢慢溜走,当你发现时,却又对自己懊恼不已。对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清楚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制定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时与目标加以权衡,并马上行动以驱赶借口。
第二、不要让推卸责任成为习惯
也许你会否定这种看法:推卸责任可以和习惯联系在一块吗?有这么严重吗?是的,正是这种经常性的习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进一步地影响着你的习惯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责任感带着我们驶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尽情舒展与充实自己。
第三、让认真工作成为你的习惯
首先,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爱,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爱之物做出贡献。其次,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激情与灵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它视为珍爱之物,并将它恪守成习惯。
第四、让行动与全力以赴见证我们的优良习惯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平定心中的惶恐。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见证历程的辉煌。我们不愿让时光蹉跎了本应灿烂的岁月,不愿让退缩模糊了本是鲜明的路线,更不应让借口断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风采!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5
最近我一向在读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本事,一种服从诚实态度,一种负责的敬业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外在的条件,其实在你抱怨的时候,实际就是在为自我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安慰自我。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对你的现存状态无动于衷,在这种心理的暗示引导下,你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能够轻易达以目的。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理解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教师的工作是烦琐的,当我应对着这些琐事时,当我看着一个学生学习上敷衍了事时,当我一次又一次指责学生时,我越来越习惯于告诉自我,这个学生我管不了,我没有办法了。可是闪过这个念头之后,我又会有很强的罪恶感。因为“没有任何借口”代表着一种的强烈的“职责感”。我决定: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我。
成功归根究底只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我会牢记: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更没有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篇6
前段时间公司开始广泛开展“效力与执行力”大反思活动,组织大家学习了《敬业才能有事业》一书,让我们认识到敬业的重要性和提高效力与执行力的必要性.结合公司此次反思活动,徐部长推荐我们学习《没有任何借口-提升执行力》一书,下面就谈谈本人读完此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读完《没有任何借口-提升执行力》一书之后,认识到提升执行力对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学习此书,本人认为影响执行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缺位.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上级的指示的下达的工作任务,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付,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格兰特不顾上司哈勒克的反对,决定攻打享利要塞,是因为他认识到拿下这一要塞的重要战略意义;艾米丽在日常工作之余,她把公司在经营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理出来提交给老板,得到老板的青睐,而她认为一个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识到位,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原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来,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好各项指令..
二、瞻前顾后.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在等待观望中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都没做好.拉里·麦克默荒有一句话:“如果你等待,你会发现什么都没变,唯一的只是你变老了.”
三、行动缓慢.行动缓慢,执行力必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借口是拖延的温床,行动迟缓的人往往也是善于寻找借口的人,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停地为自己找借口进行辩护,以此推卸责任,逃避上司的责备.执行速度就是要行动迅速,雷厉风行,争当先锋模范,争做排头兵.其实,前进只需一个理由,后退有一百个借口,不要去找一百个理由来证明自己不是懦夫,而要去找一个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勇士.
四、患得患失.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就我现在的地位和待遇,用不着那样积极主动地去执行什么.但是普列冒着生命危险坚决去执行任务,他的学历并不高,甚至还是连队里出了名的不修边幅,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士兵了,如果他患得患失,那台挖土机就不能按时运到目的地.要知道每一份工作,都是先有了工作才有职位,没有你,这份工作照常可以做下去.有一位白领,在公司身居要职,她曾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她希望公司给她的职位和待遇更高一些.她便借故请假一段时间,看看公司有什么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没有她在的时候公司一切都正常运作,于是她又重新安分守己地回到公司上班.因此,不能认为自己太平凡就丧失了上进心,富士山毕竟只有一座,但不是其它的山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不要去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也不能抱怨上司给予你的太少就停止了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虽然此话太过理想化,但必须知道:不去耕耘一定没有收获.
五、畏惧困难.执行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问题是如何克服困难,达到执行目的.害怕困难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因为没有哪一件事的成功是可以垂手而得的.失败者看到机会后面的问题,成功者看到的是问题后面的机会,战胜困难,逆流而上,坚持到底,才能够成功地跨过那难以逾越的一步,畏惧困难,说明还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畏惧困难,执行的决心和勇气也会消于无形.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屈原被逐而赋《离骚》、列宁流放西伯利亚而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曹雪芹举家食粥而著《红楼梦》,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坚定信念,奋发图强,坚持不懈,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给了一个困难,就必然会存在一个解决的办法,只要用心去找到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六、甘于平庸.人的潜意识当中,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这种思想久而久之,一旦成为习惯,就会使自己沦为甘于平庸,思想不求上进,工作不求优秀,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摒弃平庸,锐意进取,力争上游,永不言败,才能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细读《没有任何借口-提升执行力》一书感受颇多,首先这是一本培训员工的好书,其次也是一本影响我们工作态度、处事态度乃至人生态度的生动教材.
“没有任何借口,努力提升执行力”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地执行力.企业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环顾我们周围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工作中找借口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为某些人的家常便饭.找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常常找借口的人注定会一事无成,长此以往不仅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而且还会拖累整个团队,影响整个事业.干事业总会遇到困难,从事技术工作同样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一个人、一个团队对待困难的态度,决定了某项事业的成败.遇到困难时是千方百计地克服它勇往直前,还是找借口绕着走?这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选择的事情.与其找借口在困难面前选择平庸,不如没有任何借口义无反顾地面对困难,将其视为挑战,这样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得到解决,而且我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工作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